井冈山市青年骨干培训中心是对外开展红色教育培训的专门机构,被授予“江西省十大红色教育培训先进单位”
0796-6559898
红色文化教育平台

红色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红色文化 > 红色教育

新时代弘扬“老西藏精神”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3页。在西藏和平解放过程中孕育的“老西藏精神”,经过各历史阶段的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为主要底蕴的精神旗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强调要继续弘扬“老西藏精神”,提出“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重要论断。本文从三个逻辑维度探究新时代弘扬“老西藏精神”的历史根基、科学支撑及实践要求,以及三个逻辑维度环环相扣、一脉相承的辩证统一关系,凸显新时代弘扬“老西藏精神”的历史、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西藏布达拉宫

一、新时代弘扬“老西藏精神”的历史逻辑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西藏、经略西藏、发展西藏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凝练的“老西藏精神”,离不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土壤,离不开现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所倚靠的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精神源泉,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治藏稳藏兴藏的成功实践不断赋予的实践基础,是三者耦合下的精神产物。

(一)中华民族精神是“老西藏精神”形成发展的历史土壤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离不开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力支撑。除了人世间最深沉、最持久的爱国主义精神世代传承接续,永载于中华民族文明史册的其他特质禀赋、文化基因也将随着时间长河向着未来不断流淌。

“特别能吃苦”与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精神一脉相承。古人为改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为促进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不惧艰难矢志奋斗,无一不是艰苦奋斗的成果。同样,进藏部队面对高寒缺氧、山高谷深、饥饿劳累等艰难险阻毫不退缩、勇往直前,在建设西藏过程中各族骨干群众面对各种困难毫无怨言、不懈实干,其中蕴含的“特别能吃苦”精神,便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精神在西藏的延续传承。

“特别能战斗”与中华民族勇敢斗争、无所畏惧的气概一脉相承。面对外来侵略,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同敌血战到底。在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激励下,进藏部队弘扬“特别能战斗”精神,一面勇猛进军作战,一面用铁锤、铁锹等凿开悬崖峭壁。此后几十年,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骨干群众同落后面貌、分裂势力等坚决斗争,推进西藏实现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历史性巨变,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将“特别能战斗”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特别能忍耐”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民族品质一脉相承。中华民族经历磨难重重,却从未被打垮,一次次奋起。同样,在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藏部队、各族骨干群众忍受精神上的孤寂和肉体上的不适,汇聚成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强大力量。

“特别能团结”与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中华民族在民族危亡之际同仇敌忾,在和平时期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培育出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意识。几十年来,进藏部队、各族骨干群众在经略边疆、发展西藏中自觉将“特别能团结”铭记在心上、体现在行动上,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凝聚起磅礴力量。

“特别能奉献”与中华民族公而忘私、先人后己的传统美德和集体主义品格一脉相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调“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和大公无私的传统美德,同样,进藏部队不惜用鲜血和生命换来西藏和平解放,各族骨干群众扎根西藏、建设西藏,为谱写西藏幸福画卷甘当路石、奉献终身,其“特别能奉献”精神震撼人心。

(二)伟大建党精神是“老西藏精神”丰富完善的精神源泉

尽管拥有中华民族精神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的鲜明印记,但“老西藏精神”得以丰富发展的源泉无疑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下,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实现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及发展进步的历史性飞跃,与其彻底完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朝着民族复兴不断迈进的历史步伐同频共振,其间不断丰富发展的“老西藏精神”也在共产主义崇高理想指引下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伟大建党精神指引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是“老西藏精神”孕育形成的直接来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顽强斗争中孕育形成了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革命精神。在和平解放西藏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经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洗礼的解放军,在继承党的革命精神基础上,同西藏各族人民一道孕育形成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老西藏精神”雏形。

在伟大建党精神指引下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精神,为“老西藏精神”不断完善、与时俱进提供了新鲜血液。“老西藏精神”在吸收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等精神的基础上,成为激励西藏建设者艰苦创业、发展生产的旗帜;在借鉴“小岗精神”“华西精神”“浦东精神”等元素的基础上,激励西藏各族骨干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时期广为传颂的英雄事迹不仅充实着“老西藏精神”的内涵,同时也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其他地区、战线孕育形成的宝贵精神的吸收和体现,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肩负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化育出根植新时代沃土、适应新时代实践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为“老西藏精神”源源不断注入活力和动力。例如,伟大抗疫精神不仅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方面与“老西藏精神”存在同质性,其蕴含的同心同德的团结伟力、舍生忘死的顽强意志、尊重科学的实践品格、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等,也为新时代弘扬“老西藏精神”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中国共产党治藏稳藏兴藏的成功实践是“老西藏精神”永葆活力的坚实基础

在剖析“老西藏精神”形成发展、丰富完善的历史土壤和力量源泉的基础上,全面把握“老西藏精神”的历史逻辑,还必须结合“老西藏精神”生成发展的中国共产党治藏稳藏兴藏的实践来源来廓清其内在的实践品质,这是“老西藏精神”永葆活力的坚实基础。

鉴于西藏的特殊情况,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解放、建设西藏的问题上慎之又慎(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页。,执行“十七条协议”,驱逐帝国主义,平息武装叛乱,废除封建农奴制度,慎重稳进推动社会主义改造。这一时期,“老西藏精神”主要体现在各族军民为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英勇无畏不惧牺牲、贯彻慎重稳进政策及团结群众上,体现在各族军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为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长期建藏、无私奉献上。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进西藏拨乱反正,休养生息,千方百计发展经济,形成全方位支援西藏新格局,使西藏与全国一道步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车道。这一时期,“老西藏精神”主要体现在为冲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迈上改革开放新征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上,体现在为实现邓小平同志确定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筚路蓝缕、矢志拼搏上。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严峻的反分裂斗争任务,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新的历史阶段,将稳定局势和发展经济作为西藏工作的两件大事。这一时期,“老西藏精神”主要体现在为保持社会局势稳定、团结一心、和衷共济上,体现在为推进西藏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挑战极限、锐意进取上。

为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西藏跨越式发展要建立在科学发展基础之上,着力推动实现西藏经济增长、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相统一。这一时期,“老西藏精神”主要体现在推动科学发展脚踏实地作贡献上,体现在为改善民生而践行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悉西藏工作发展规律,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虽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与和平解放时期早已不可同日而语,社会发展的形势任务也随着时代步伐不断变更,但“缺氧”“艰苦”“海拔高”的客观条件却一如既往地长期存在。而在精神层面,对应地提出“不缺精神”“不怕吃苦”“境界更高”,通过类比修辞强调对精神的高标准要求。

中国共产党治藏稳藏兴藏的成功实践不仅是“老西藏精神”的来源,还是检验“老西藏精神”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军民发扬“老西藏精神”取得的历史性巨变,成为“老西藏精神”历史价值与时代魅力的有力佐证。

二、新时代持续弘扬“老西藏精神”的理论逻辑

从历史逻辑层面,有助于廓清“老西藏精神”的发展脉络,但若要反映“老西藏精神”内在要素之间的必然性联系和内在规定性,还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入手,研究其内在要素间的必然性联系和内在规定性,以及其作为精神存在和延续的科学依据。

(一)弘扬“老西藏精神”蕴含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在坚持世界物质统一性方面具有彻底性,形成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老西藏精神”蕴含的实事求是思想品格,体现于在正确认识西藏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基础上解放西藏、经略西藏、发展西藏,而不是主观与客观相分裂、脱离实际。具体来说,“五个特别”以及“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精神品质,离不开充分认识高寒缺氧、山高谷深、缺少物资、远离亲人、寂寞之苦等各类艰苦实际,这是弘扬“老西藏精神”的基础和前提。

在前所未有的艰难挑战面前,如果进藏部队官兵和各族骨干群众不扬弃其自然本能、无正向精神意识引领,也很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人们“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1页。。在解放西藏、经略西藏、发展西藏的伟大历程中,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伟大理想转化为无数革命者和建设者极坚韧之意志、极强大之精神支撑,这才得以彻底砸破旧制度、建立新世界,并逐步建设美丽幸福西藏,这是“老西藏精神”的巨大能动作用之所在。

“老西藏精神”的科学性不只体现在坚持唯物论上,而且还散发着唯物辩证法的理论魅力。

“特别能吃苦”正确处理了艰苦与吃苦的辩证关系,二者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相互作用共同推动西藏社会发展进步;“特别能战斗”坚持矛盾普遍性、客观性原理,认为只有通过斗争才能摧毁封建农奴制度,彻底改变西藏贫穷落后面貌;“特别能忍耐”坚持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矛盾性质分类,进藏部队于西藏和平解放初期在极度克制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无数革命者和建设者自觉调和个人利益与西藏人民根本利益这对非对抗性矛盾,和各族人民一道共同推进西藏实现历史性跨越;弘扬“老西藏精神”不会过时,是坚持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表现,各族骨干群众在认识艰苦条件的基础上弘扬“老西藏精神”,着力克服解决艰苦条件,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然而在条件改善的同时人的需要层次也将提升,就会产生另一种程度的艰苦条件,就需要继续弘扬“老西藏精神”,如此循环往复,等等。几十年来通过弘扬“老西藏精神”而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不与坚持唯物辩证法这一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相联系。

(二)弘扬“老西藏精神”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坚持与发展

社会历史存在着客观规律,历史过程中每一种可能性的实现形式能否达到主体目的的最好形式,取决于历史主体对历史发展客观规律认识的正确程度和自身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在解放西藏、经营西藏、建设西藏的伟大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充分认识西藏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尊重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弘扬“老西藏精神”,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军民主观能动性,才有力推进了西藏社会文明进步和现代化进程。“老西藏精神”实质是在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代表人类社会前进方向、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光芒。

微观来看,“老西藏精神”生成并发挥作用离不开现实的人。马克思指出:“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68页。而特定化的现实的人具有可塑性,这便决定着其劳动实践所承载的态度、精神、能动性具有可塑性。由此可见,人的精神、意志和价值取向等决定着其在社会实践中能动性的发挥程度,进而决定着其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所作贡献的大小。在西藏革命建设事业中孕育形成、不断丰富的“老西藏精神”,在榜样模仿心理机制作用下有效激发进藏官兵、各族骨干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西藏发展进步事业一直且将继续发挥巨大推动作用。

除了重视对进藏官兵、各族骨干主观能动性的激发,“老西藏精神”还蕴含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主体这一观点,坚持发展依靠群众、发展为了群众,这是其科学性的重要支撑。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军民坚持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弘扬“老西藏精神”,其中“特别能团结”精神侧重于一切依靠人民的理念,“特别能奉献”精神侧重于一切为了人民的理念。

(三)弘扬“老西藏精神”是遵循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的应有之义

在马克思看来,精神生产是“全面生产”的组成部分,包括“思想、观念、意识”和“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的生产。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目标,精神生产必须超越人的本能需要的局限性,开展“不受肉体需要支配”的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生产活动。突破人的本能需要、体现人们精神活动主动性的“老西藏精神”的孕育发展,满足人性发展需要,有利于促进人们主观世界改造、人的道德情操塑造等,为各族骨干群众超越自然性的存在、使人本身内在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转向真实的存在提供了精神引领,进而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根据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观点,在历史发展中形塑的某一种精神,实质上是在继承前人精神文化成果、结合具体实践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发展出来的,具有可传承性。那么,如前文所述,“老西藏精神”便是西藏军民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灿若星辰的精神文化成果、中国共产党优良革命传统的基础上,在各族军民长期共同团结奋斗的伟大实践中化育而成的。同理,站在新时代,非孤立静止教条的“老西藏精神”也将历久弥新,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不断被注入新的内涵,必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西藏的新征程中释放强劲动力。

三、新时代持续弘扬“老西藏精神”的实践逻辑

蕴含科学理论支撑、民族智慧和中国共产党政治智慧的“老西藏精神”只有与当下正在进行及未来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不断增强其生命力和活力,对西藏各项事业发展持续释放不可忽视的时代价值。“老西藏精神”既是精神信念,又为开展工作提供精神动力,这种精神信念和动力主要体现在筑牢各族骨干群众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以及夯实党在西藏的执政根基上。

(一)弘扬“老西藏精神”筑牢各族骨干群众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共同的思想基础是推进伟大事业的思想保证。作为根植于西藏的意识形态领域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老西藏精神”自然与各族骨干群众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构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的有力确证下,“老西藏精神”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及爱国主义精神、斗争精神、民族大团结精神等,在广大骨干群众中有着坚实稳固的认同基础,是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依托。新时代持续弘扬“老西藏精神”,有助于增进各族骨干群众“五个认同”,维护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对于凝聚西藏各族骨干群众共同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然而,如今主流和非主流思想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等,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各族骨干群众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这就需要在社会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精神向导发挥积极作用,否则将导致社会情绪浮躁、社会精神萎靡等后果。作为引领社会多元价值取向的精神向导和主旋律,“老西藏精神”可从价值取向和实践观层面克服市场经济物化影响,不仅为进藏部队和党员骨干解放、建设西藏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而且将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继续延伸扩展至西藏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化育为鼓舞激励各族骨干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二)弘扬“老西藏精神”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有利于筑牢各族骨干群众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这是从思想观念层面探讨“老西藏精神”的时代价值,而马克思曾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页。,即在现实实践层面才能更明显地感受“老西藏精神”的巨大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作为西藏各族骨干群众治藏稳藏兴藏动力源泉的“老西藏精神”作用发挥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来说,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做好西藏工作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无一不需“老西藏精神”强大精神力量支撑。要持续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坚持“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将“特别能战斗”精神融入骨干群众意识深处,时刻保持对分裂势力的警惕性,坚决同分裂势力作斗争,同时践行“特别能团结”精神,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将“老西藏精神”融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去,着力解决好西藏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后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问题等;要将“老西藏精神”融入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的实践中去,强化生态环保共识,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共同努力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要将“老西藏精神”融入强边固防的实践中去,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

(三)弘扬“老西藏精神”夯实党在西藏的执政根基

“老西藏精神”的精神实质与党的先进性要求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军民解放、建设西藏的伟大实践,既是“老西藏精神”孕育形成、丰富发展的来源,也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源头活水、注入了新鲜血液。“老西藏精神”的精神实质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五个特别”是它的表现形式,虽然其精神实质与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使命任务相结合会使“五个特别”在不同历史时期展现不同特点,但精神实质是永恒的。同时,“老西藏精神”与时俱进的品质特点,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其蕴含的艰苦奋斗精神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任务。

反观现实,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今天,历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狭隘民族主义等思潮不断侵入,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断渗透,部分党员骨干甚至认为“老西藏精神”仅是西藏革命事业的产物,在如今已经过时,在新时代已经没了弘扬的必要性。这些错误思想,对党的先进性的保持和巩固无形地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威胁和挑战。

在威胁挑战面前,为进一步保持党的先进性、夯实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就要从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内因入手,持续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使“老西藏精神”扎根于广大党员骨干内心深处,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凝心聚力做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持续保持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否则就会面临党的先进性被削弱的危险。

概观“老西藏精神”,从历史逻辑层面来看,它有着深厚的中华民族精神历史土壤、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力量源泉和党的治藏稳藏兴藏成功实践的坚实基础;从理论逻辑层面来看,它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理性阐释基础;从实践逻辑层面来看,它对新时代西藏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在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共同作用下,“老西藏精神”具备历史继承性、科学指导性和时代适应性,是与时俱进具有重要价值意义的精神。因此,西藏各族骨干群众在新时代必须坚定不移持续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老西藏精神”融入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和苦干实干中去,合力谱写雪域高原更加幸福美丽的璀璨篇章。

[作者简介] 陈振东,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西藏日报》要闻版副主编;普布次仁,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转载于《红色文化学刊》2022年第4期第29—35页,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对1专属服务

长按微信号jgspxpy  拷贝微信中粘贴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