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市青年骨干培训中心是对外开展红色教育培训的专门机构,已累计办班超过3000期,提供江西省财政行政事业收据报销。
0796-6559898
井冈山讲解词-井冈山导游词

讲解稿

当前位置: 首页 > 讲解稿 > 井冈山讲解词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标准讲解词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是每位井冈山红色培训学员必来现场学习的教学点之一,标准化地为学员介绍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的内容是每位讲解员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功,2022年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标准讲解词主要可以涵盖北山、革命纪念堂碑林、纪念碑、雕塑园以及雕塑园内红色革命英雄事迹等五块讲解内容逐步为培训学员讲解,以下就是我们为您整理的讲解词具体内容:

北山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讲解词

进入井冈山北山烈士陵园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茨坪北面的北岩峰上,也称为“北山烈士陵园”。是景区内主要的革命人文景观之一。1985年,中共井冈山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在茨坪兴建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分3期工程完工,1987年10月,主体工程落成井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400亩左右(近27公顷) 。整座陵园依山而建,坐北朝南,面对雄伟的并冈山主峰,由纪念堂、碑林、纪念碑、雕塑园四部分组成。陵园后山东侧筑有小型公路,以备年老体弱者和残疾人登山观瞻之用。陵园的绿化配置以采用柏树、桂花、杜鹃、翠竹为主,配以山体自生的松、杉、山樱花等。主大门前栽种的大树是日本冷杉,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台阶两侧林廊和雕塑园配置的是香柏、黄杨。全园四季绿树常青、素花点缀,显得庄重而肃穆。

井冈山革命纪念堂讲解词

井冈山革命纪念堂外        沿着象征1949年全国解放的49级台阶和象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60周年的60级台阶一直拾阶而上,可进入井冈山革命纪念堂。纪念堂大门上方烫金横幅“井冈山根据地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是彭真委员长1987年视察井冈山时为陵园题写的。纪念堂设有瞻仰大厅、陈列室、吊唁大厅、忠魂堂。
瞻仰大厅正面汉白玉墙上有“死难烈士万岁”6个烫金大字,是毛泽东1946年为烈士们题写的。瞻仰大厅左侧陈列展览的人物是建国后去世的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主要领导人和老红军的挂像,他们当中有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有军队中的一大批将帅,如元帅朱德、彭德怀、陈毅、罗荣桓;大将粟裕、黄克诚、谭政;上将陈伯钧、赖传珠、杨得志、朱良才等;中将杨梅生、毕占云、张国华、谭家述等;少将龙开富等;有建国后调离军队,到党政部门担任领导的,他们是何长工、贺敏学、贺子珍、陈正人、彭儒、曾志等。
目前共陈列了76位。其中一代伟人,毛泽东,元帅4位,大将3位,上将12位,中将21位,少将13位,老红军22位。瞻仰大厅右侧陈列室的人物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牺牲的革命先烈共78位。瞻仰大厅后面是吊唁大厅。吊唁大厅四周墙面嵌刻的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壮烈牺牲的烈士英名录。这是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七个县市范围的烈士名录,共有15744位。同时在大厅正中上方立着一块无名碑,对在井冈山斗争中四万多名为革命而牺牲没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表示深切怀念。二楼为忠魂堂,安放着宋任穷、张令彬、欧阳毅等老红军骨灰。

井冈山碑林

井冈山碑林        烈士陵园中的一道亮丽景观是井冈山碑林,“井冈山碑林”五个大字,是由老红军、中国书法协会名誉主席、山东省委原第一书记舒同题写的。碑林1987年7月破土动工修建,采用了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分为碑廊、碑亭、碑墙三种建筑造型,楼、台、亭、阁相结合。这里顺山而上陈列着140块翰墨字碑,是一处具有井冈山特色,思想内容丰富、艺术水准精湛的人文瑰宝。这里嵌刻着毛泽东、朱德、董必武、彭真、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井冈山时留下的墨宝;有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宋任穷、肖克、谭震林、何长工、唐天际等老红军重上井冈山时的题词;还有郭沫若、许德珩、舒同、沈鹏、陆俨少等一代名人与书画家讴歌井冈山的诗词翰墨。井冈山碑林分两期工程建成: 第一期碑林1989年建成,共有63块;第二期1992年建成,共有77块。碑林的碑石全都是江西玉山县的螺纹石,碑石材质细腻,光滑、坚硬、耐磨,碑石中的上等石料。
碑林一共陈列有140块书法碑刻,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一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上井冈山视察时的题词;二为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的题词;三为全国著名书法家、画家、作家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题词。

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在北岩峰顶是一尊镀钛的不锈钢制作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由邓小平同志题写碑名,工程总设计师是我国著名雕塑家程允贤及王中、陈斌等同志。纪念碑总高度为46.8米,分为基座、碑座和主碑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大厅,可南眺市区全貌,北瞻纪念碑主体雄姿,摄影留念。二层设有展室,三层为主碑。主碑前的汉白玉浮雕,反映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浮雕前还有“母亲”铜像一座,象征着井冈山是革命摇篮地、中国第一山。一楼的休息室、会客室和二楼的展厅组成基座部分,全部采用井冈山市长坪乡生产的花岗岩砌成。主碑高达27米,意含1927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主碑顶端的造型是突出“山”的形状---用不锈钢制作的“井冈山”造型,远看如一团火焰,寓意井冈山星火燃遍九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观如林立的钢枪,寓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整个建筑坐北朝南,在日照下,熠熠生辉,璀璨夺目。是集纪念堂、碑林、雕塑群、革命烈士纪念碑于一体的井冈山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烈士博物馆、井冈山斗争光荣历史最突出的纪念性标志物。

井冈山雕塑园讲解词

        由纪念碑沿阶而下可抵达井冈山雕塑园,它坐落在烈士陵园的左侧山头,于198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60周年时建成并对外开放。它是全国第一座以革命历史人物群像为题材的雕塑园。
井冈山雕塑园        雕塑园园标,是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肖克所题写。园内共安放有20尊革命烈士和革命先辈的雕像。它们分别是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谭震林、陈正人、何长工、罗荣桓、李灿、蔡协民、王尔琢、张子清、何挺颖、宛希先、袁文才、王佐、伍若兰、贺子珍、赖传珠。这20位革命先辈和烈士,主要是井冈山斗争时期共产党的前委、军委、特委委员的代表。其中还有两位杰出的女性代表贺子珍、伍若兰。这些用青铜、汉白玉、花岗岩等材料铸造的雕像,由全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叶毓山、程允贤、潘鹤、曹春生等创造,风格各异、正气凛然、栩栩如生,充分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时期的风采英姿。
雕塑园的地形外貌保留着大自然形成的水成岩怪石,很有特色。其中雕像陈列的位置也是有寓意的。守山门的是两位“山大王”袁文才,王佐,正中间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4位伟人。四周则是三委委员。他们协助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业。王佐雕像是骑在马上,体现了王佐当年迎接毛泽东,“望眼欲穿” 的心情。在这19位人物当中,只有何长工同志生前知道自己的雕像将安放在井冈山雕塑园内,因为在其逝世前(1987年) 他就得知井冈山在筹建雕塑园。他的位置是在毛主席和王佐之间,寓意当年他受毛泽东派遣到王佐部队做团结改造工作。

井冈山雕塑园英雄事迹

井冈山第一位女红军——贺子珍

井冈山雕塑园内贺子珍雕像        贺子珍是江西永新县黄竹岭人。她生于1909年,取名自珍,乳名桂圆,6岁求学时改名子珍。童年时代的贺子珍家境比较好,父亲本是个前清举人,任过官职,因为一场冤枉官司,使家境走向衰败。在贺子珍8岁时,举家迁进永新县城南门定居。父亲开设了一个杂货铺“海天春”,供全家生活和子珍兄妹读书。她还在永新县城的福音堂女校读书时,就已经得知了苏联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1926年4月,当永新一批在外求学的热血青年回城建党建团时,贺子珍成了永新县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员。9月,北伐军打进了永新,成立了以共产党、国民党左派领导的民主政权,还建立了国民党永新县党部。贺子珍奉党的指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员的双重身份,参加了县党部的领导工作,被任命为县党部妇女部长和共青团县委副书记,成为永新县有史以来第一位妇女部长。不久,贺子珍又到吉安担任国民党县党部妇女部长和中共吉安县委妇委书记。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员,是井冈山第一位女党员,素有“永新一枝花”的称号。
        1927年6月,永新县的国民党右派勾结地主武装,突然袭击永新,抓捕了贺敏学等8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在吉安的贺子珍得知消息后,立即和其他同志商量对策,很快起草了一份革命宣言,并派人赴省政府请愿,揭露国民党右派反对革命的罪行。另外又联络了宁冈、安福、莲花等几个县的工农武装,联合攻打永新县城,救出被捕的同志。
        7月26日,宁冈、永新、安福三县农民自卫军攻克了永新城,救出了贺敏学等80多人。这时,贺子珍也从吉安回到了永新。
        不久,江西、湖南两省6个团的敌人向永新扑来。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与井冈山绿林袁文才是同窗好友。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贺子珍和永新县委同志一起随着袁文才、王佐的队伍上了井冈山茅坪,成为井冈山上第一个女兵。同年10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军上了井冈山,贺子珍成为了这支队伍中的一名女战士,她性格刚毅泼辣,正如何长工说的:“她作战勇敢,机智灵活,骑马打枪,都很在行,是一个实实在在地带过兵、打过硬仗的巾帼英雄。”
        毛泽东上井冈山后,贺子珍被派到毛泽东身边工作。1928年在湘赣边界特委和红四军前委机关做机要和宣传工作,同年与毛泽东结婚,任中共湘赣边特委机关秘书、毛泽东的秘书,是毛泽东第二任妻子。1929年1月随同红四军主力下山,后任机要科科长。
井冈山的革命先辈们,在突发事变面前认清大是大非,敢于挺身而出,为我们后人树立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是什么原因使共产主义的信念在人们的心中会有那么大的号召力呢?人们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全力支持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先进的政党,一个名副其实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一个拥有崇高理想的政党。

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

井冈山雕塑园内卢德铭雕像        1927年9月25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萍乡芦溪遭到江西国民党军队的袭击。为了掩护部队撤退,总指挥卢德铭英勇牺牲。这位年轻将才的牺牲,使毛泽东痛惜不已:“还我卢德铭!”
        卢德铭,又名继雄,字邦鼎,号又新,四川宜宾人,生于1905年6月9日。1921年,卢德铭考入成都公学。中学学习期间,卢德铭开始接触《新青年》等进步书刊,接受马克思主义。面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军阀连年混战,卢德铭决心学习军事,以武力打倒列强和军阀。1924年初,卢德铭到广州投考黄埔军校,因路途遥远错过考期,通过老同盟会员李筱亭推荐,见到了孙中山。孙中山看到李筱亭写给他的举荐信,直接出考题“当今国民革命之首要任务”。卢德铭即席应试,文章激情飞扬,有理有据,忠胆毕露。孙中山阅后满意之极,当即推荐入学并提点他务必言行一致。最终,卢德铭被破格批准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步兵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5月,时任叶挺独立团第二营第四连连长的卢德铭,作为北伐先锋挺进湖南。在北伐战争中,由于作战勇敢,卢德铭先后升任独立团第一营营长、第七十三团参谋长、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团长。
        1927年8月2日,卢德铭率警卫团前往南昌参加起义。因南昌起义部队已南下,他遂率警卫团进驻修水县城。9月9日,卢德铭率警卫团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任起义部队总指挥。起义受挫后,在9月19日的文家市前委会议上,毛泽东主张放弃攻打长沙,把起义军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师长余洒渡(后脱党)顽固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的错误意见。卢德铭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认为再攻长沙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卢德铭支持毛泽东的意见,对于会议统一思想,起了重要作用。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最后通过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20日,中国工农革命军在毛泽东领导下,由浏阳文家市出发,向井冈山进军,经桐木、小枧,22日到达萍乡芦溪宿营。
        23日拂晓,部队从芦溪更田村宿营地出发,江西军阀朱培德部队江保定保安特务营和江西第四保安团从萍乡赶来尾随追击,部队行进在离开芦溪15华里的山口岩时,后卫第3团遭敌军数路夹击,部队损失严重。
        为掩护部队前进,卢德铭挺身而出,从前队折回,带领一个连抢占高地阻击特务营和保安团,同时指挥被打散的第3团官兵向前卫部队靠拢,在此过程中被一颗子弹击中右胸,壮烈牺牲,年仅22岁。
        毛泽东在他牺牲后赞道:“德铭同志为革命保留了火种,他是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员,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
        2009年9月14日,卢德铭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革命前辈的无畏、智慧、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精神,是后人应该不断传承下去的红色价值观。正如焦裕禄同志教育党员干部所说:“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越是困难的时候,干部越要振奋精神,挺身而出,给群众做个榜样。”

蓄须立志的王尔琢

井冈山烈士陵园王尔琢雕像        王尔琢,1903年生,湖南省石门县人。1920年考入长沙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参加过进步学生运动。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任学生队分队长、营长,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6年参与国民革命军第3师的改编工作,任东路先遣军党代表,参加北伐战争。参与指挥东路先遣军挺进江西、进军浙江、攻入上海。蒋介石派亲信以军长职位拉拢王尔琢,遭到严词拒绝后,遂密令逮捕东路先遣军中的共产党员。在东路先遣军司令李明扬的帮助下,该军的中共党员得以安全离开。王尔琢脱险后,在中共上海区委领导下从事工人运动。 
        1927年7月,王尔琢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25师第74团参谋长。8月,率该团重机枪连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后任第74团团长,随部队南下广东。10月底,南昌起义军余部在江西大庚整编成一个纵队,王尔琢任参谋长,与朱德、陈毅等率部转战闽粤赣湘边,坚持武装斗争。1828年1月,王尔琢参加领导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参谋长。同年4月,工农革命军第1师与湘南各县的农军向井冈山转移,下旬在江西宁冈县砻市与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4军(后改称中国红军第4军),王尔琢任军参谋长兼第28团团长。
        5月,国民党军5个团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一次“会剿”。王尔琢积极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战斗,并亲率第28团取得五斗江战斗胜利,后率第28团和第31团1个营奔袭永新,在草市坳与敌1个团遭遇,经2个小时激战,将敌全歼。然后一鼓作气攻进永新,再歼国民党军1个师部,击伤师长杨如轩。6月下旬,国民党军调集5个团,以第9师师长杨池生为总指挥,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起进攻,在占领永新后,以主力3个团分左右两路进犯宁冈。王尔琢率第28团向进占老七溪岭制高点的国民党军右路2个团发起多次猛攻,将其击溃。随即直插龙源口,切断了左路国民党军的退路,并协同第29团等部将其1个团歼灭于龙源口地区,最终取得第一次反“会剿”胜利。王尔琢率第28团英勇作战,成为纵横井冈山的一员骁将,为保卫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8月中旬,王尔琢率第28团由湘南地区回师井冈山。25日,担任前卫第2营营长的袁崇全,胁迫、欺骗1个步兵连和1个迫击炮连叛逃。王尔琢闻讯后立即率警卫排追赶。当追至江西崇义思顺圩时,王尔琢努力做叛逃官兵的工作,两个连的官兵又回到了革命队伍中。而王尔琢却遭袁崇全开枪射击,英勇牺牲,年仅25岁。
        “革命不成功,不剃头、不刮胡子。”这是王尔琢立下的誓言,言语中,王尔琢对革命的满腔热情与坚定信念表露无遗。1928年,年仅25岁的他,牺牲在叛徒枪下时,仍是一捧长髯,飘洒胸前。
1928年10月中旬,在为中国工农红军优秀指挥员王尔琢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朱德高度评价了王尔琢为革命所作的贡献。会场上悬挂着由毛泽东拟稿、陈毅书写的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始方休!”
蓄须立志,表明了王尔琢拥有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与崇高的品格,正如一首诗所赞:“一夜风云变,上海大屠杀。尔琢拔刀起,血誓效讨伐。革命不成功,此生不理发。新婚方五月,大义割柔肠。致书慈父母,泪落沾衣裳。为救工农苦,不能侍羹汤。南昌首义后,转战上井冈。指挥主力团,威震赣与湘。三战丧敌胆,活捉两只‘羊’。红旗闪耀处,须发自堂堂。崇义追叛徒,桂花落地黄。英年二十五,天地为悲伤。”

吴月娥舍身跳崖震敌胆

        吴月娥,1911年出生在湖南酃县(今炎陵)南流村荷树窝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吴明才,母亲肖慈秀。这里与井冈山的大井、荆竹山相距不远。吴月娥还有个80多岁的祖母邹阿婆。一家四口,以租种地主的田地为生。
        吴月娥9岁那年,荷树窝连续两年颗粒无收,土豪把吴月娥抱走抵债。祖母跪求多次无效,父亲吴明才只得到他家当三年长工才将女儿赎回。不久,父亲给地主家上山扛木时,被木头砸死,祖母一急之下也离开人世。母亲只好卖掉破家,把年幼的吴月娥送给一个远房姑姑当养女,自己改嫁谋生。吴月娥的姑父叫林其稂,家住井冈山荆竹山村,从此这里便成了吴月娥的第二个家。
        1927年10月起,工农武装割据的烈火燃遍了井冈山的每个村庄。从小对豪绅阶级憎恨在心的吴月娥,组织村里的几个伙伴,在土豪胡明辉需要经过的一处木桥,把木头拖出来只挨着一点边,胡明辉走在桥上突然木头松落,被跌到桥下摔得半死。16岁的吴月娥像大人一样参加了打土豪、支援红军打仗的火热斗争,担任了荆竹山乡的少先队队长,领着一群少年儿童站岗、放哨、查路条、侦察敌情、看护伤病员。1928年6月起,吴月娥成为乡工农兵政府的交通员。
        1929年1月30日,湘赣敌军攻进了井冈山。红五军已连夜突围冲向赣南,在各个阵地参战的赤卫队和群众,按照特委的布置躲进大山避免敌人的屠杀。连着很多天,吴月娥一天几次穿行在大井―茨坪―荆竹山的密林小路上,传递乡工农兵政府与边陲区工农兵政府的联络信件。有两次在半路上遇到敌人,幸亏她眼尖发现得早,手脚又利落快捷,机警地避开了敌军。这天下午,吴月娥从下井返回荆竹山,走到一座山坳时,竟在坳顶上与敌军相遇,被敌人抓捕了。
        为了搜捕其他红军战士,敌人押着吴月娥要她带路。早已抱定临死不屈的吴月娥领着敌军走了1个多小时,登上了一座陡险的山峰。山峰的另一侧便是一堵悬崖峭壁,悬崖的另一端是可以听见溪流哗哗的深谷。一到山顶,敌军就发现情形不对,那个连长正要发问,吴月娥突然扑上前,两手紧紧地抱住了他,然后用尽力气向悬崖边上猛推。敌连长没有料到这一招,竟被推到了崖边,与抱住自己的吴月娥一同掉下了悬崖。就这样,吴月娥,这位大山的女儿,带着对敌人的阶级仇恨,对工农革命的无限忠诚,将自己的躯体投向了大山的怀抱。
        吴月娥的一生是充满坎坷的一生,壮烈的一生,又是平凡的一生。和其他4万多井冈山革命烈士一样,做着同样的事,有着同样的经历,同样的目的,最后也都是同样的结局——为革命事业而英勇献身,正所谓“青山处处埋忠骨,人生何处不青山”。也正是有着一个个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烈士,才会有当时的革命胜利,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历史,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缅怀过去,更多的是为了以史为鉴,警示未来。

永不凋谢的井冈兰

        伍若兰是湖南耒阳人,1906年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1924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共产主义青年团耒阳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县农会妇女部部长。 1928年3月参加红军。湘南暴动期间与朱德结为夫妇后上井冈山。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伍若兰雕像        1929年1月,伍若兰从红四军军部调到前委职工运动委员会妇女科担任科长,随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主力下山。
        2月1日,部队途经江西寻邬县吉潭,天没亮,遭国民党军刘士毅一个团包围。朱德率警卫排同敌人展开了激战。她为保护朱德和毛泽东等军部首长的安全,率一部分战士从敌人侧翼进行突击,将火力引向自己。朱德和毛泽东等军部领导脱离了危险,而她却陷入敌军重围之中,因弹尽负伤被俘,押往赣州。
        抓住了朱德的妻子,敌旅长刘士毅如获至宝,欣喜若狂。当天,就把伍若兰押到赣州城连夜审讯。
        踩杠子、灌辣椒水、坐老虎凳……施尽了各种刑法,把伍若兰折磨得死去活来,敌人却毫无所获。
        无奈,敌人又用雪水把伍若兰再次浇醒,由刘士毅亲自来审问她。
        “你一个女人家,死心眼地跟着共产党,难道你就不怕死吗?”
        “怕死我就不会参加革命,告诉你吧,共产党员为了打倒你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只要你能自首,或公开声明一下同朱德脱离夫妻关系,我就可保你不死,还可给你官做。”
        听到“朱德”二字,一股暖流涌进了伍若兰的心房。是的,朱德是她的良师益友,是她心爱的丈夫,也是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从敌人的问话中,她知道,丈夫和红军都已安然无恙,她感到无限的欣慰和自豪……
        对于刘士毅的引诱,伍若兰嗤之以鼻:“要我和朱德脱离关系,做梦!除非日从西边出,赣江水倒流!”
        “不为你自己着想,总得为你肚子里的孩子着想嘛!”
        伍若兰大声说道:“告诉你吧,我们的孩子同样是你们这帮家伙的掘墓人!”
        费尽心机,毫无所获,恼怒的刘士毅命令对伍若兰处以极刑。
        2月12日,刽子手们剖开了伍若兰的腹部,取出胎中的婴儿……最后又砍下她的首级,将身子劈成四块,浇上汽油焚烧,还把她的首级悬挂在赣州城门上“示众”……
        噩耗传来,地动山摇。朱德仰天长叹,泪如雨下,悲痛至极。
        1962年3月初,朱德重上井冈山,临走时,他特意在井冈山选了几株粗壮的井冈兰花,从培育她的红土地带到了北京城,以纪念伍若兰这位曾和自己朝夕相处、并肩战斗过的亲密战友。
        伍若兰像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一样,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英雄气概。我们今天缅怀先烈,就是要学习他们这种精神,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努力创造,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讲解提升建议

        待介绍完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的以上内容后,建议向学员渲染情感,升华主题,学员参观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学习革命先辈们勇于牺牲,甘于奉献、坚定执着追理想的崇高品质。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四万多名革命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的就是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他们奉献青春和生命的执着追求,最终换来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井冈山也由此成革命的山、战斗的山、英雄的山、光荣的山。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我们将仍然面临各种严峻的困难和挑战。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面对诸多复杂矛盾,面对种种新的考验,更加需要我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吸引人、感染人、凝聚人、鼓舞人,保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追求,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
1对1专属服务

长按微信号jgspxpy  拷贝微信中粘贴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