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市青年骨干培训中心是对外开展红色教育培训的专门机构,已累计办班超过3000期,提供江西省财政行政事业收据报销。
0796-6559898
自主研发红色培训教材,助力学习与成长

中心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概况 > 出版教材

《信仰-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信仰-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青年骨干培训中心出版

中心教研室与江西高校出版社合作开发的教研成果(2017年5月出版)

前言

井冈山,群峰巍峨,漫山遍绿,可绿色之中却浸透着红色的底蕴,这种红色的底蕴融合了牺牲、融化了时间,处处给人以力量。

1929年2月2日,柔弱女子伍若兰,为掩护新婚一年的丈夫朱德撤离时不幸被俘。面对敌人的种种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她豪情万丈地说出了要想改变自己的信仰,除非太阳西边出,赣江水倒流,最后被割头示众,腹中六个月大的胎儿被剁成肉酱……伍若兰牺牲时年仅26岁,连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徒留朱总司令题诗寄深情:“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

井冈山市茨坪镇的小井红军烈士墓,又名小井红军伤病员殉难处,纪念碑上书写着毛泽东题词:“死难烈士万岁!”1929年1月29日,反动派在游民陈开恩的带路下,窜入小井红军医院,抓捕了身负重伤的130多位红军战士。敌人用尽种种威逼利诱,许诺只要一人说出红军主力转移方向,马上就给大家一条生路,但铮铮铁汉无一人开口。最后,敌人机枪扫射,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可恨奸佞引贼入,烈士命陨红土埋;井冈处处遗忠骨,松树风格励吾侪”。

曾志作为小井红军医院党总支书记,遗言逝世后“魂归井冈山”。曾志墓位于小井红军墓左侧小山包上,平平常常,毫不起眼。四百米外,便是她80多年前战斗过的红军医院,以及在这里惨遭敌人杀害的130多名战友的集体墓穴。曾志有着传奇的一生并始终对信仰坚贞不渝。她的第一任丈夫夏明震和第二任丈夫蔡协民先后为革命英勇牺牲,第三任丈夫陶铸在“文革”中蒙冤屈死,三个小孩在革命时期或忍痛送人或被迫卖掉。1928年11月,曾志产下一名男婴,但因革命需要,她不得不将刚出生不久的至亲骨肉托付给一名叫石礼保的副连长代为抚养。1952年,曾志终于在广州见至了她阔别24年的儿子石来发。石来发8岁时养父母双亡,乞讨度日。新中国成立后,成了大井村一名拿工分的农民。这位老革命家、前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广州市委书记虽对儿子满怀愧疚和心疼,但也始终不肯利用自己的职权为儿谋一官半职。她还说:“毛主席的儿子都去朝鲜打仗,我的儿子为什么不能在井冈山务农呢?”于是,她的儿子就在井冈山当了一辈子的护林员。曾志最后也长眠于此,守护着她的战友和亲人后代……

在井冈山这块革命的土地上,这样的故事还很多很多。这些人,也是他人的父亲母亲、丈夫妻子、儿子女儿,为什么能狠心舍弃家庭,为什么能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到底是为什么?为了名吗?多少人连姓名都没有留下,如小井烈士墓130多名英雄究竟叫什么名字,史料上没有记载。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同志回忆,才得知吴鸿禄、李玉发、朱娥龙和邓颖发等20多名伤病员的名字,大部分则为无名英雄。为了利吗?很多人还是出身富裕的地主、资产阶级家庭,他们背叛自己的阶级投身革命。面对敌人的高官厚禄的利诱,他们也是断然拒绝,到底是为了什么?

革命志士用生命给出了答案:为了崇高的革命信仰。烈士陈毅安在写给未婚妻的信中说到(大意):在这里(井冈山)身体很好,心情很愉快,因为找到了自己想要的自由。曾志晚年对儿女袒露心迹:“只要为了党的利益和需要,我可以舍弃一切,包括生命。因为我不仅是一个女人,更是一名战士。”曾志第一任丈夫夏明震的哥哥、烈士夏明翰曾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支撑革命志士的是坚定的信仰,那就是:牺牲小我,为天下人谋永福。信仰是精神世界中发出的巨大力量,它能托起沉沦的人生,点亮心灵的灯盏,给人一种精神的仰望和生命的活水。中国共产党就是一个具有崇高信仰的政党,红军战士就是信仰武装的勇者,正是这永恒的、崇高的信仰,引领着一位位井冈山的革命先烈!牺牲的时候疼不疼?倒下的时候冷不冷?当大地和泥土对他们最后接纳的时候,他们还有没有自己不曾实现梦想的遗憾?在临死前的恐惧和非人的折磨下是否想过可以减轻痛苦保全生命的权宜之计?所有类似此种的犹豫、彷徨在革命先烈中都是绝对没有的!正如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只有两样东西可以亘古不变: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深藏在

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

当下,价值多元、物质异化导致社会中不少人在名利地位、物欲横流面前信仰缺失,精神匮乏。人没有了信仰,就会变成行尸走肉。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理想动摇了,信念崩溃了,就会目光短浅,意志消沉,浑浑噩噩。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和对理想的追求,如果没有信仰和对信仰的虔诚,就算心在跳,也不过是一块麻木的肉;就算血在流,也不过是一腔红色的水。正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马识途老先生在《光明日报》的题词:“人无信仰,生不如死!”对于那些曾经背叛信仰的人,一个也不宽恕!这不是出于对他们的恨,而是因为对那些为信仰而献身的人的爱!真理使人得自由,信仰是生命的粮食,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我们每一个人就应该永远做有理想、有信仰的人!

现在的井冈山一片祥和宁静,枪声和炮声早已不复存在,只有青山依旧,诉说着人间的悲喜。在革命战争年代,信仰就是斗争、革命、流血、牺牲,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在今天的和平年代,信仰就是专注、敬业、改革、奉献,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而矢志奋斗。因此,“你从哪里来?新中国从哪里来?你做什么?为国家做什么?你到哪里去?民族到哪里去?……”这些追问应该时常叩问我们的灵魂。如果没有先烈们的浴血奋战,就不会有我们现在优越的生活环境。回顾战火硝烟的岁月,我们真的更要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继承井冈山革命精神,感恩先烈,坚定信仰,刻苦学习,认真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1对1专属服务

长按微信号jgspxpy  拷贝微信中粘贴添加好友